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16章证验

“是这样。”

斟酌了语句,李怀光道明了来意:

“因阁下先前在县试中引动天象,疑似凝聚阴神真种,故此,怀光秉承道院之意,前来求证此事。”

“此事若确凿无误,上报道院,朝廷之后,将授予同进士功名,不必再下场参考。”

科举本身不是目的,只是手段。

筛选天下修道种子,为朝廷、道脉补充新血,才是目的。

是以,只要能汇聚真种,就可授予功名,同进士出身。

地位上,相当于三榜同进士,较之二榜进士,与一榜三甲略低一筹。

有了相应力量,就必须有相应待遇。

无论如何,这毕竟是一个道法显圣的世界。

身有道法,自然不可能再贫寒。

哪怕好吃懒做,就凭那身道法,朝廷和道脉出于安抚,也会给予最低限度的给养。

若是不然,就别怪别人依仗道术横行不法了!

这种制度,也不是先前就有,而是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后一点点雕琢而来。

本朝开国初期,就不曾有这种完善的制度。

随后屡屡有散修依仗神通法力,行不法之事。

为遏制散修,不得不推出道脉制度。

笼络散修之中修为高深之辈,为其划分道场,传下道统,组建大大小小的道脉。

再联合道脉,推行法禁,禁止无功名之人私自修法,以遏制散修数目。

朝廷招募道官,培养好似技工一般的术士,充实官署、军队,以镇压各地不法散修。

然而道官数目有限,而天下修法之人众多,缺额有限而候补太多。

即便是童生,每一县内三年也有二十名。

二十名童生,能修法有小成者,不过三分之一。

其中能筑基者,又是三分之一。

筑基之后,能获取后续法诀,包括但不限于继续科举、投靠道脉、家传道法等等,能修至法师者,十不存一。

法师,已经足以担任正经七品道官。

尽管千人修法,能成法师者,终不过五六人,但即使是这样,代代积累,整个中原修法有成者,还是远远超出朝廷能够提供的位置。

修法有成者,不得贫寒,贫寒则必生乱,必使其有所养。

这是血淋淋的教训。

试想一下,一个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